基于“七人普”数据分析葫芦岛市人口发展状况及人口服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来源:人口和服务业统计科 | 添加时间:2024-06-19 |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推进葫芦岛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葫芦岛市地处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关键地带,通关达海,战略作用突出,具备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优势条件。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突出,清洁能源、精细化工、有色冶金和装备制造等“六基地”雄姿初展。综合来看,新时代葫芦岛加快振兴发展面临诸多重大机遇,又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人口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紧迫性和战略性要素,是葫芦岛市全面发展、全方位振兴的源泉动力,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战略决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葫芦岛市人口发展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在人口普查周期的十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与区域竞争力有赖于人口问题的科学认识与妥善解决。准确全面地认识葫芦岛市人口发展的状况,有利于有效应对人口发展中的风险与挑战,增强葫芦岛全方位振兴的信心和底气;有利于统筹解决人口发展的相关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的有序增长和优质增长,为葫芦岛市未来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能。
一、葫芦岛市人口发展的现状特征
(一)葫芦岛市人口总量特征
人口规模有所下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葫芦岛市常住人口为243419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23541人相比,10年共减少189347人,下降7.22 %。从区域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葫芦岛市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下降0.28个百分点。葫芦岛市人口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葫芦岛市年平均增长率为-0.75%,全省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27%。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30001人,占50.53%;女性人口为1204193人,占49.4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14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53相比,下降了1.39。
从公安统计户籍人口数上看,十年间葫芦岛市的户籍人口数总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从2010年的281.8万人,逐步下降至2020年的272.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从144.4万人下降至138.6万人,女性人口从137.4万人下降至133.8万人。
人口集聚程度提高。10年间,葫芦岛市城区人口由58.0万人增长到64.3万人,人口向城区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从概念上看,城区人口是指地级市(直辖市)下辖区中(不含县、县级市),城乡分类代码为111和112的村社区中常住人口的总和。经查询国家统计局城乡分类代码,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葫芦岛市城区人口为64.3万人,较2010年增长10.9%。其中连山区城区人口32.6万人,相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3.7万人;龙港区28.1万人,较2010年增加4.7万人;南票区3.5万人,较2010年减少2.2万人。由于南票区的地理位置和煤炭资源枯竭问题,其常住人口逐年减少。葫芦岛市在城市规模上,现在属于中小城市,将来倘若能够将兴城市设立为区,那么葫芦岛市将有望跻身大城市规模(城区人口大于100万)。
总人口性别比持续降低。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葫芦岛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30001人,占50.53%;女性人口为1204193人,占49.4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53下降为102.14。葫芦岛市六个县市区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地区有2个,在100以上的有4个。葫芦岛市女性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49.13%逐步上升至2020年的49.47%。
全省15个地区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地区有9个,在100以上的地区有6个。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低位。十年间,葫芦岛市人口出生率长期低位徘徊。2010年为12.2‰,随后下降,至2020年达到阶段最低点6.3‰。死亡率则是与出生率呈现不同的变动趋势,十年间变动幅度不大,从2010年的16.1‰小幅下降至2020年的13.6‰。在自然增长率上,十年间从2010年的-3.9‰下降到2020年的-7.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葫芦岛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5.7‰的平均水平,葫芦岛市整体上呈现低出生、低死亡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发展特征。
(二)葫芦岛市人口地区分布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332975人,占54.7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01219人,占45.2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43132人,乡村人口减少43247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2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比全省的72.14%低17.38个百分点。
人口地区分布“五减一增”。十年间,只有龙港区常住人口较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长,由244053人增长至294250人,其余五个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南票区减少72980人,建昌县减少67101人,兴城市减少55876人。
分地区看,全市人口最多的是绥中县54.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43%;其次是兴城市49.03万人,占20.14%;连山区46.81万人(含杨家杖子开发区2.52万人),占19.23%;建昌县45.34万人,占18.63%;龙港区29.43万人,占12.09%;南票区18.21万人,占7.48%。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占比提高的有龙港区、连山区和绥中县,分别提高2.79、1.28和0.07个百分点;占比下降的有南票区、建昌县和兴城市,分别下降2.24、1.21和0.68个百分点。
(三)葫芦岛市人口自然结构
社会抚养比快速上升。长期的低自然增长率加重了社会抚养负担。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全市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14043人,占12.9%;15—64岁人口为1694677人,占69.62%;65岁及以上人口为425474人,占17.48%。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0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3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7.36个百分点。从十年间葫芦岛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上看,0—14岁少年儿童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相对平稳,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十年间降幅较大,同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这导致了葫芦岛市社会抚养比快速上升,总负担系数由2010年的33.41%上升到2020年的43.64%;其中少儿负担系数小幅下降,由2010年的19.91%下降到2020年的18.53%,老年负担系数大幅上升,由13.5%上升到25.11%。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年龄为纵轴,以人口数为横轴,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左侧为男性(人口以负数计),右侧为女性,绘制葫芦岛市人口金字塔图形。可以看出,2020年葫芦岛市的人口结构总体上呈现缩减型。金字塔自下而上向内收缩,两头尖中间宽,表明少年儿童比例低,中、老年人口比例大。其次,人口金字塔还显示性别有关的变动趋势,左右相对较为对称,葫芦岛市总人口性别比为102.14,处于联合国提出的102至107合理人口性别比区间。此外,金字塔图也可以看出分性别预期寿命情况,年龄越往上端走,代表男性的横条越短于女性,说明葫芦岛市女性平均寿命明显高于男性。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全市共有家庭户953948户,集体户25156户,家庭户人口为2343533人,集体户人口为9066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52人,比全省平均数多0.17人。平均家庭户规模缩小的原因一方面与人口流动有关,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或者流向大城市,那么一户有可能变为两户甚至多户;另一方面,年轻人晚婚晚育也会导致家庭户口的缩小。
(四)葫芦岛市人口素质情况
人口素质持续改善。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89764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8524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3733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7463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366人上升为11904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332人上升为1171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9270人下降为46723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5512人下降为23607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8.95年提高至2020年的9.59年,人口整体文化素质10年内有所提升,教育结构逐步向高质量迈进,但平均受教育年限仍比全省少0.75年。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2524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1380人,文盲率由2.44%下降为1.34%,下降1.1个百分点,文盲率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
(五)葫芦岛市人口迁移情况
人口流动情况加剧。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701550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255042人,流动人口为446508人。流动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63911人,省内流动人口为382597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317749人,增长82.79%,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159643人,增长167.34%。流动人口增加了158106人,增长54.82%。
迁移原因集中于拆迁搬家与工作就业。人口迁移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决策,人口流动的原因各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葫芦岛市户口登记在外地的人口迁移原因中,迁出原因高度集中于拆迁搬家和工作就业,这两个原因占比位列前两名,占比分别达到36.94%和21.42%。男性在此类经济因素原因中占比超过女性比重,例如在工作就业中,男性选择这一原因的比重为25.20%,女性仅有17.70%。排名第三的原因为投靠亲友或者是随同离开;这类原因的占比为14.05%,女性在投靠亲友和婚丧嫁娶这类原因中迁出本市的占比均高于男性。此外,养老康养、照料孙子女和为子女就学这类原因发生迁移的比重较低,均低于2%。
二、葫芦岛市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保障生育水平
葫芦岛市人口出生率长期维持低位并持续走低,2011年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和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葫芦岛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并未出现预期中的高峰。从原因上看,随着国家经济重心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到南方,整个东北的人口也更多地被吸引到其他更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并且我省城镇化进程早于全国,城镇的计划生育工作执行效果好于农村,因而人口发展较早进入低生育状态,低生育率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规模减少和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等问题,育龄人口与生育人口持续缩小。此外,年轻人生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和医疗等综合抚养成本上升,老年抚养负担的快速升高,不愿生、不敢生的年轻人增多,使得葫芦岛市新生人口规模降低。
第一、树立亲子爱子的积极生育观。重塑生育观念,做好生育政策的宣传工作,打破养育孩子是生活负担的旧观念,引导年轻人重点是育龄妇女树立亲子、爱子的观念,营造尊重母亲、关爱孩子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亲子、爱子的文艺作品,激发育龄妇女的生育或再生育的意愿,文化、妇联和卫健等部门需要积极参与生育友好软环境的建设,树立积极的生育观和生活观。
第二、适时适度加强生育激励。生育补贴是直接可行的经济补贴制度,可以根据葫芦岛市当地上一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标准,怀孕后和生育后的城乡女性居民均可以分阶段享受不同数额的生育补贴。对个人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建议增加0—3岁的税前专项扣除项目,并对吸纳多孩家庭母亲和子女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此外,建议将产前检查、分娩等纳入医疗保险,扩大职工医保的覆盖范围与孕产期间医疗报销水平。
第三、加强婴幼儿照护体系建设。切实贯彻落实好全面三孩政策,健全婴幼儿照护的社会服务体系。婴幼儿的照护既可以选择家庭照护也可以选择社会照护,对于选择家庭照护的家庭,市里应给予适度照料补贴;对于照料服务机构,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学前教育同样的支持力度,比如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临时、半日或者全日托付看护服务形式,满足对婴幼儿、学前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照料服务,明确政府在公共托幼服务中的主体责任,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或者政策支持并列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以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让职业女性安心工作。
第四、切实保障女性职工权益。女性职工在孕产期间享有合法权益,葫芦岛市有关部门应有效监察用人单位相关情况,要对违反女性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限期整改或依法处理,对用人单位和职工进行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职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对育龄妇女友好尊重的工作氛围,主动关爱孕产期的职业女性。
(二)稳固“青年友好型社会”,助力人口集聚
葫芦岛市人口结构不甚合理,人口流动情况不容乐观,其原因是葫芦岛市产业发展不足,就业机会较少,导致劳动力外流,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匮乏又会阻碍产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通过提高薪资水平、美化居住环境、降低生活成本、完善基础设施等方法吸引外地人口来葫芦岛市落户,补充葫芦岛市的劳动力。人口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流入我市。二是要多层次引进人才。不仅要引进高端人才,也要引进专业技能型人才。三是要注重人才的培育、给人才提供发展空间,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通过外部招引是短期内实现人口增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大引人政策力度、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在引人、育人、用人、留人上做足文章,让引进的人口有机会、有平台、有回报、有发展,让人口增长具备可持续性。
(三)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提升人口活力
健康长寿既是个体的目标追求,也是社会福利与文明的发展标志。葫芦岛市人口老龄化具有数量多、增长速度快、负担沉重等特点。对此,需要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面向所有老年群体,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关爱、紧急救援与社会参与的设施、组织、人才、技术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这样既有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也有利于其子女安心工作。一是要树立应对老龄化的正确理念。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阶段,是全市也是全省全国需要面对的基本情况,不是单一部门能够独立应对的社会问题,应该多元化地对老年人进行服务体系建设。“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强调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老年人的经济社会参与,使其在身体、心理、经济等方面保持良好状态,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与能力参与社会活动。二是要及时更新体系化建设服务要求标准。涉及葫芦岛市城乡适老化环境建设、改造设计、老年宜居住宅建设、机构养老建设等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的及时更新与标准统一。老年人的需求结构已经从生存型转变为发展型,逐渐追求高品质物质、精神生活。对此,技术标准与基建设施需要匹配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也需要适应老年人身心退化的特点,友好型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更加体系化和精细化。要推进老年人用品行业的规范发展,满足老年人实际消费需要。三是要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将自身工作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可以减轻社会与个人负担,保持社会敏感度。一方面。通过试点和实施弹性延迟退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设置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适应老年人语言、判断力下降的趋势,发挥老年人经验为主的认知能力优势,开发设置相应的岗位引导老年人提供基础与经验咨询,发挥“传帮带”作用。
(四)做好信息监测预警 推进人口科学增长
第一,做好人口监测与预警工作。人口监测与预警工作是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人口监测工作一般为动态统计,需要定期对葫芦岛市人口规模、结构、素质和分布等信息开展统计调查和加工整理。在人口信息采集后,基于统计部门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可以联合地方高校与智库等专业力量进行统计分析与预测,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修正,对现实数据和预测结果做出合理评价。
第二,建立科学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随着城市间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与流动频率的不断提升,建立科学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实施多年的“暂住证”制度明显落伍,现阶段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公安、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的信息平台加以连通整合,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从而对人口状况进行有效管理和科学研判。“新冠疫情”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在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应该起到关键作用,在对流动人口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基础上,政府才能做好应急管理中的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以及事后恢复。